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瞄准绿色能源 开发风电产业
2017-10-10 16:09:36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同意福建省规划建设17个海上风电场、总规模达1330万千瓦,这意味着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速。
以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福建船舶造船企业借海之域、风之势,发挥造船企业自身优势,从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出发,加速融入福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打出一套组合拳,并成功研发、设计、建造了一系列风电新能源装备投入使用,进一步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开创了企业经营新格局,迎来新发展。
A 变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动能
根据国家能源局批复的福建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福建将规划建设总规模达1330万千瓦,包括福州、漳州、莆田、宁德和平潭所辖海域的17个风电场。到2020年年底与2030年年底,全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超过200万千瓦及500万千瓦。
福建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受季风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海上风电资源尤为丰富,开发建设条件优越。
福建风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国家专门机构对风能资源评估,福建列入国内近海海平面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最大的省份,常处在5级至7级之间,十分有利于海上风力发电。
据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测算,该省海域的海上风能理论蕴藏量为:水深0-5米海域有6220兆瓦,水深5-20米海域有21400兆瓦;水深20-50米海域有95320兆瓦。其中水深20米以内近海风能总量约为27.4吉瓦。按等效负荷3000小时计,理论年发电量约为822亿千瓦时。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表了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进一步展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作为国内最先发展近海风电产业的地区之一,福建海上风电迎来了绿色新发展的全新机遇。按照“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和“小步快走”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思路,福建省各项海上风电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福建要建成海上风电200万千瓦以上,重点推进莆田平海湾、福州兴化湾、平潭岛周边等资源较好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着力打造东南沿海抗台风海上风机及零配件制造的风电产业基地,发展专业施工安装及船舶维护、海底电缆制造等产业,形成具有完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设施配套齐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链。
规划风电机组年产能150万-180万千瓦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应运而生,于今年7月30日开工建设,主体工程预计将在明年12月全部建成。
此外,福建核准建设的省内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闽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二期工程,近日也传来喜讯,已成功获得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亿元的主权贷款。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50兆瓦工程已全部投产,通过国家电网莆田供电公司石井风电至埭头110千伏线路送电,累计上网电量超过2.3亿千瓦时;二期250兆瓦工程已完成风机设计招标,预计在2019年年底建成,建成后相当于每年减少近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区位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新能源战略的要求紧密结合,开拓新视野,建立发展新理念,将过去单一经营“造修船”逐步转向多元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造修船、新能源装备、林产品三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瞄准绿色能源,拓展风电装备制造新空间,实现借“风”扬帆。
B 走联合之路打造风能产业链
风能产业涉及钢结构、风塔、风筒、机座、防腐、涂装等方方面面,非一家企业能做好。为打造风能产业链,福建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走合作之路,既与国企、央企这样“国”字号大企业合作,也与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联姻,这种多元有所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