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行业重重困难制约技术转化为产品
2010-2-22 10:33:55
《我国汽车及内燃机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前不久由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起草,该报告对我国汽车及内燃机行业安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特别是对目前我国内燃机行业发展涉及的重要问题,比如对产业安全、国际竞争力等进行了深度分析。 
    高端技术被跨国公司掌控 
    《中国汽车报》: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加强了对核心技术的垄断。请谈谈跨国公司对我国内燃机高端技术垄断的具体情况。 
    郭炎:研究发现,世界汽车零部件100强企业中有70%在我国设厂,在华投资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200家。这些企业通过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控制,实现对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控制。在内燃机相关零部件领域,博世、电装、德国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其中,跨国公司对汽油机电喷技术、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发动机管理与匹配技术垄断控制最强。一项调查显示,某跨国零部件公司79%的收入来自国外各分支机构,该企业通过收取专利、商标、品牌费用攫取高额利润。 
    尧命发:内燃机技术是汽车核心技术,汽车制造利润大部分产生于此,跨国公司对内燃机关键技术的控制使得我们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尽管国内中低端内燃机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但高端产品的关键技术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比如,一台两万多元的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就有七八千元。博世公司通过卖给中国企业专利技术攫取了高额利润。 
    重重困难制约技术转化为产品 
    《中国汽车报》:我国内燃机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你认为阻碍我国内燃机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尧命发:我国内燃机行业安全不仅涉及产品技术问题,而且与工业制造基础不强有直接关系。近十年来,由于国内企业对内燃机技术的重视,柴油机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已经具备了可以达到欧Ⅴ排放标准的技术,但由于加工制造能力不强,很多技术理念无法转变成产品,更不能得到实际应用。 
    几年前,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重点实验室就开始研究高压共轨系统,而且申请了专利,但最近几年推进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到机械加工条件限制,很难制造出满足工业需求的产品。同时,国内很多汽车企业都在自主研发高压共轨系统,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才能制造出符合工程应用的产品,导致大多数企业选择直接购买博世的技术和产品实现排放升级,致使高端的增压器、高压共轨系统等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惟一的内燃机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研究具有高效清洁内燃机燃烧理论和先进的燃烧新技术为主,与国内多数汽车企业有合作。我们对内燃机燃烧、控制两个方面的技术研究较多,拥有比较丰富的研发经验。尽管拥有这些技术,但产品开发有布局、设计、绘图等多个流程,况且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水路、油路设计,而且产业化还需要注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等,所以技术实现产业化很困难。
我国车用内燃机行业控制力较弱 
    《中国汽车报》:《我国汽车及内燃机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组在评价产业安全时,重点关注哪些指标?我国内燃机行业安全处于什么状态? 
    郭炎:这项课题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产业安全状况和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支持我国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如发动机和变速器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对内燃机行业安全评价,我们选取了四方面指标:一是产业生存环境,二是国际竞争力,三是产业控制力,四是产业发展力。然后又详细分析了每个指标的安全程度。以产业控制力为例,我们逐一对市场控制、股权控制、技术控制、品牌控制、重要企业控制、产品进出口对外依存度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1999~2007年,外资企业的市场控制率为58%~72%,说明我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