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车用发动机产销量超过1300万台
2010-2-22 10:32:02
2009年,通过部分减收购置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以及整个经济层面的其他鼓励与刺激措施,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一波从谷底到新的顶峰波澜壮阔式的持续上升,全年完成汽车产销超过1360万辆。与之相对应,车用发动机行业也完成了超过1300万台产销的历史最好成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由于投资及消费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受益车型偏重家用轿车、微型客货两用车和中型载货汽车,2009年发动机市场增长的动力更多来自中小排量发动机。 
    政策效用持续体现 
    就车用发动机而言,2009年1~12月,纳入统计范围的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1315.48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1301.15万台,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7.08%和43.85%,这一增长率与总体汽车产销量增速相近。 
    就生产总量看,2009年的产量比2006年前产量的一倍还要多,显现出消费需求大幅度启动。但从上下半年的累计总量差距看,2009年达到了近年之最——即下半年累计产量超过上半年近202万台,销售差距则达近178万台,使上下半年累计产销总量占比之差达13%以上。此外,下半年长达6个月当月发动机产销量均在100万台以上,充分说明政策刺激作用已经持续体现。 
    从另一组数据观察,以千瓦数统计的2009年发动机产销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0.21%和36.52%,这一数据分别比按台数统计的增长率低6.87个百分点和7.33个百分点,从市场结构上进一步说明了增长动力更多来自中小排量发动机而非大排量发动机。 
    具体来看,截至2009年底,总计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重庆长安、一汽-大众、广西玉柴、柳州五菱柳机、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现代、奇瑞、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一汽集团、上海通用动力总成、东风日产乘用车、安徽全柴、东风本田发动机、广汽丰田发动机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 
    与2008年不同的是,由于小排量汽车的整体受惠,重庆长安取代多年来的发动机市场盟主广西玉柴,从上年的第三位排到了第一位,其他小车受益型企业的排名也有所提升。从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前45家企业(这一数量比2008年多4家)的数据可以看出,年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数有38家(比上一年度多7家),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4家(比上一年度多5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0家(比上一年度多8家),年产量达40万台的企业有11家(比上一年度多7家)。继前两年广西玉柴独居年生产50万台以上之后,2009年共有7家企业的年产量站上这一台阶;重庆长安则以85万台的超高产量执2009年市场之牛耳。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25.34%,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下降0.20个百分点,比2004年时的48.60%更下降达23.26个百分点;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0.12%,比上一年下降0.87个百分点。简单来看,2009年前5名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全行业的四分之一,前12名企业的生产规模为全行业的一半。
中轻型柴油机厂家增长明显 
    按燃料类型划分,2009年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313.58万台和305.13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7.36%和29.91%。从以千瓦为统计单位的生产量增长率看,同比增长则分别为30.01%和20.99%,分别低于以产销量为统计单位的增长率7.35和8.92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整体中轻型柴油机企业的良好业绩有着明显的关联。 
    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2009年统计在内的26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5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10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2家(与上一年度持平)。值得一提的是,以中型柴油机为主的广西玉柴继续以66.38万台的年产量蝉联冠军,两家政策受益明显的轻型柴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