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打造装备工业的动力“航母”
2009-12-11 16:16:42

一年一度的潍柴动力商务大会,每届都雷打不动地在潍柴的根据地———山东潍坊市召开,今年却挪到了省会济南。12月6日晚,当记者乘坐动车组抵达济南火车站后,发现接站大厅已经被前来参会的各路供应商、经销商代表塞得满满当当。 
更壮观的场面出现在山东省政府举办重要会议的场所———山东大厦。12月7日,在山东大厦的主会厅,2010年潍柴动力商务大会如期召开。令人惊奇的是,潍柴把商务大会办成了一场国际性会议:在出席大会的2000多名代表中,有200多位是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潍柴海外经销商和服务商。为此,大会特别安排了英、法、德语的同声翻译。 
    在大会进行的同时,在会场外的广场上,山东重工集团产品展示会也高调拉开大幕,琳琅满目的产品涵盖了动力系统、重卡、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等装备制造领域,潍柴动力、陕西重汽、陕西法士特、山东山推等装备工业优质品牌都名列其中。人们不难看出,在每一个整车、整机、总成及部件产品中,无不隐现着潍柴的技术或资本的DNA。 
    在去年同期举行的2009年商务大会上,谭旭光作为潍柴动力的董事长曾发表讲话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们正遭受着比2005年更寒冷的冬天,经受着最严峻的挑战。时隔一年后,这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企业家以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身份,在2010年潍柴动力商务大会上表示,潍柴集团未来3到5年整体发展规划,就是全面实现收入突破1000亿元、进军世界五百强的宏伟愿景;打造全球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团。 
    如此豪气的表白,源于在短短一年中潍柴发生的变化。
重组山东重工潍柴在资本、市场狂飙突进 
    在2010年潍柴动力商务大会上,谭旭光给出了一组数字:2009年,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潍柴从容迎接挑战,预计集团全年营业收入达540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总额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40%。 
    对于潍柴的逆势增长,谭旭光认为企业拥有的最大优势是更加巩固而坚实的产品平台。在2009年,潍柴不仅将自主研发的10升、12升蓝擎大马力发动机大批投放市场,而且推进30万台生产能力的3升、4升小功率发动机项目,10万台5升、7升中功率发动机项目,300台3000~10000马力大功率段的船舶动力项目全部进入商业化阶段,潍柴的产品平台更具规模化和系列化。根据市场占有率调查,潍柴动力占载重14吨以上重卡市场的配套份额为40%以上,在50装载机市场的配套量在80%以上。到2009年底,潍柴发动机在市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200万台。 
    为了保持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制造和开发水平,潍柴在200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联合18家科研单位和关联企业组成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成立新能源公司,建立满足国四、国五排放标准的新能源动力5万台的生产基地。 
    正是借助于10升、12升、5升、7升、4升、6升发动机与新能源动力平台的构建,以及在客车、中轻型卡车、装载机等配套市场的拓展,潍柴作为全系列动力供应商的特征愈来愈明显,并初步形成纵横协调、扎实有效的市场产品格局。 
    此外,与内需增长同步,2009年,潍柴的产品出口也保持了上升的势头:发动机配套出口达到2.2万台,行业配套出口占有率由2008年的44.6%,增长到2009年的52.4%;在海外建立了70家特约维修服务站,遍布独联体、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初步具备了服务全球的动力和能力。 
    潍柴发动机在整机市场突飞猛进的背后,资本推手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对全球资源的整合,潍柴加大了产业链条的合作空间,又反过来对市场起到了利好层面的影响。其中,2009年1月23日,潍柴动力其下属子公司潍柴动力(香港)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299万欧元竞拍获得法国百年品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