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减排:内燃机行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2009-9-1 10:38:39

内燃机行业是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个大行业,而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与内燃机行业的发展忧戚相关。 
一,烦恼之由来  众所周知,内燃机是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道内燃机车、地质和石油钻机、内燃发电设备、军用及特种通用机械的主要配套动力,它为人类创造极丰富的物质文明立下过“汗马功劳”。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内燃机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动力的同时,它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今,人类愈发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它是我们的责任。为此,世界各国制订了日益严格的环保和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可持续发展课题,使节能减排成为现今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中国已将节能减排定为本国的基本国策。工业领域,GDP增长遭遇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要求,自然只能“俯首”。 
    内燃机行业的特点和内燃机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其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从世界各先进国家内燃机工业发展看,先进国家的内燃机工业已进入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时代,跨国公司大都利用全球性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的性能、品牌、质量、成本以及售后服务,已成为国际内燃机企业竞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中国内燃机行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行业整体核心技术,又面临节能减排政策的严峻挑战,其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二,烦恼需解决 
    我国正处在从内燃机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口,内燃机行业面临的“烦恼”,须从技术、市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各方面做好应对之策,使节能减排不再是“成长的烦恼”,而是发展的航标。 
1、技术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内燃机行业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依托内燃机研究中心、高校相关实验室等,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提升内燃机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 
    为了适应日益苛刻的排放法规要求,内燃机行业应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研制发展低排放、超低排放、准零排放、零排放的技术。将低排放汽油机、柴油机、单一清洁燃料发动机的开发和电动、燃料电池动力、混合动力的研发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2、市场上鼓励优胜劣汰法则 
    目前,中国内燃机行业小型内燃机(摩托车用、通用、农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区域规模不突出,无特点,除以常州地区为主导的农用单缸柴油机在亚洲享有一定声誉外,车用、工程机械用、农业机械用等领域,特别是多缸机行业无区域品牌;无集团优势规模,无品牌带动下的团队规模。这一现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笔者认为需通过优胜劣汰法则改变。 
此外,在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同时,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高品质的内燃机需求比例在不断增加。以车用内燃机为例,乘用车的排放标准日趋严苛,油价的攀升让消费者对轿车发动机的经济性要求颇高;另外,随着消费者购买力提高,所运货物价值的提高,商用车节能和环保法规的加严等变化,消费者对高端商用车继而对高品质发动机的需求将逐步上升。这一需求的满足也只能依靠内燃机行业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而实现。 
    3、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方向标 
    我国内燃机行业正面临一个调整时期,尽管拥有内燃机产量的优势,但是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还存在着劣势———规模效益不突出,缺乏集团优势和品牌知名度,高技术层面没有竞争优势,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此时,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