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空前机遇犹存 活塞行业仍将快速前行
2008-3-4 16:00:36

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和发动机行业的高速增长,2007年对活塞企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虽然随着市场规模的放大,各活塞企业与上年相比“多打了三五斗”,但由于原材料涨价等诸多因素影响,“增产却并未增收”,盈利能力和水平明显下降,利润进一步摊薄。
  展望2008年,业内专家认为,仍将是活塞行业迅猛发展的一年,但其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却是空前的。
  竞争惨烈  增产不增收
  2007年我国活塞市场总产量与销量约为6680万只和6578万只左右,同比分别增长25.56%和23.65%。
  由于发动机活塞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之市场风云变幻莫测,2007年对发动机活塞企业来说,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首先是来自成本的巨大压力。2006年以来,我国发动机活塞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高、中档柴油发动机活塞、齿轮、机油泵的专业化企业。尽管该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成本管理的力度,继续实施“成本风暴行动”,但公司2006年和2007年每年却在消化主要原材料涨价上付出了数千万元的沉重代价。由于受主要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影响,连行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一些中小活塞企业由于熬不住原材料大幅涨价和融资困难,而纷纷停产或转产。
  利润空间继续摊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直以来,发动机活塞企业犹如一个个“汉堡包”,饱受多方“挤压”之苦:一是由于原材料的大幅涨价,将本来就十分微薄的利润吞噬殆尽。二是国内的一些活塞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搞同质化竞争,利用规模上的优势打“价格战”。三是一些主机厂和经销商为了自身竞争的需要,在质量上提出更严、更高的要求,年年要求降低活塞销价,导致发动机活塞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竞争惨烈。2007年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美国辉门公司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随着美国辉门公司的强势介入,加上原来马勒等国外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的多家合资、独资公司,国内活塞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及国内主要活塞企业的竞争,一方面是浙江等沿海的一些二三流活塞企业的夹击,竞争十分惨烈。
  适应国际国内安全环保的要求,各发动机活塞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如湖南江滨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坚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原则,立足于市场前瞻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性能”的绿色环保产品,积极构建“三个三位一体”的产品研发体系,全年开发的新产品中,欧Ⅲ平台以上的品种占了总数的80%,欧Ⅳ平台的品种占了总数的15%,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4.3%。真正实现了新产品开发由“跟着市场走”到“领着市场走”的根本性转变,为公司拓展市场,提高盈利水平提供了支撑,极大增强了公司的发展后劲。
挑战严峻  压力巨大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2008年尽管可能受国家宏观调控、全球油价不断攀升、各种税费增加等因素影响,对国内汽车销量的增长造成局部冲击,但并不会明显阻碍汽车消费量的增加,专家分析认为,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将是健康和乐观的,预计2008年汽车销量仍可达到15%左右的较快增长。中国汽车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将进一步带动活塞行业的迅速发展。
  有机遇就会有挑战。2008年对于车用发动机活塞企业来说,仍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将面临加快发展的压力。从行业内部来看,国内主要活塞企业前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同台竞争,后有沿海的一些二三流活塞企业的冲击,如果不能加快发展,将随时有被市场吞没的危险;从企业内部来看,由于国内物价的普遍上涨,企业员工要求增加收入的愿望越来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