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技术争执不断 国三路线面临抉择
2008-9-2 17:10:07
7月1日以后,我国在N2类车型(3.5吨以上货车)中全面推行国三排放标准,没有达标的汽车不准上路。而N1类车型(3.5吨以下载货机动车辆)最迟在2009年也要全面推行国三。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柴油发动机行业都准备好了吗?他们将用什么技术应对国三大考?
  “电调泵+EGR”搅动一池春水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从国际上看,排放达到国三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技术:一是“电控+高压共轨”,二是“电控+单体泵”,三是“电控+泵喷嘴”。从国际发动机行业来看,在中小型发动机上三种技术中最被认可的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批产能稳定达到国三,加后处理可达国四,目前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并被潍柴、上柴、玉柴、朝柴、康明斯、锡柴、大柴等大部分发动机企业在这次国三排放升级中所广泛采用。在国际上,2000年以后,欧洲的共轨技术成熟后,那些在欧Ⅲ阶段没有采用共轨技术的厂家都转向了共轨。欧Ⅳ阶段,欧洲厂商有90%以上都采用共轨。这说明,这种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电控+单体泵”和“电控+泵喷嘴”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达到国三标准的技术,可以稳定地满足法规要求,更适用于大型发动机。
  事实上,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只要满足排放标准都无可厚非。目前,在国内也出现了“电调泵+EGR(废气再循环)”以达国三的技术,并有个别企业已经成功注册了公告,还有一些发动机企业也跃跃欲试,已研制或准备研制。但业内专家均认为:“电调泵+EGR”技术属于第一代技术,十几年前的欧洲和日本就曾出现过,在发达国家属于被淘汰的技术。
  应该说,只有产品性能稳定,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在批产和使用中稳定达到国三,并确保采取充分措施防止排放失效,才是真国三,否则就是假国三。而要稳定达到国三,喷射压力最起码在1480大气压以上,有的还要到1600大气压。而“电调泵+E鄄GR”技术的喷射压力一般只有800大气压左右,在实验室中通过对提前器、电控喷油器等的精心调试、优化匹配,有可能达到国三排放标准,在批量生产时就很难稳定达到国三标准。而“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发动机喷射压力一般在1680大气压左右,可以轻松达到国三标准。同时对提前角、油量根据需要调整,可以实现多次喷射,对发动机降低噪声、振动、排放、油耗非常有利,符合发动机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为EGR亮绿灯=为假国三提供可乘之机?
  用户当然更愿意接受便宜的国三车,这就为采用非主流技术路线的汽车厂、发动机厂提供了机遇。据现已采用“电调泵+EGR”技术的发动机企业称:国三排放法规实行后,采用常规技术路线的重型车成本增加在2.5万元左右、轻型车在1万元左右,而采用“电调泵+EGR”的重型车仅增加成本1万元、轻型车仅增加3000元。“电调泵+EGR”技术发动机有着极大的成本优势。
  而德国博世公司在十几年前就曾进行过“电调泵+EGR”技术的研究。他们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真正做到在欧Ⅲ批产中实现生产的一致性,“电调泵+EGR”技术成本会大大高于高压共轨技术。所以博世在2000年就表示,不再开发和改进“电调泵+EGR”相关技术。康明斯公司一位知名内燃机专家也指出:“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只要达到同样的要求,成本差别不是很大。”
  一个说采用“电调泵+EGR”技术成本会大大降低,一个说采用“电调泵+EGR”技术成本会大大高于或等同于高压共轨。从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不难分析出,不管采用哪种技术,假的当真的卖就便宜,真正达国三不管采用哪种技术都不便宜。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批量的增大,高压共轨未必成本就高。
  从公开的信息粗略统计一下,只有一汽和东风明确提出:中国是大国,必须有大国风范,坚持真国三,坚持主流技术路线,建议国内企业选择能够支持国内整车技术进步的技术路线,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