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轻型柴油机 康明斯中国转型
2008-5-6 11:12:36
3月26日,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在北京昌平的福田汽车总部举行了成立仪式。这一发动机合资公司建成以后年生产能力将达40万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发动机生产企业。
康明斯这家传统的中重型柴油机公司最近在轻型柴油机领域开始了两大动作:一个是和克莱斯勒合作的4.2升和5.6升柴油机项目,另一个就是和福田合作的年产40万台2.8升和3.8升柴油机项目。前者拟于2010年以前在美国印地安纳州投产,后者将于2009年在北京投产。
转机2006年的一天,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明斯中国)副董事长王洪杰带领康明斯谈判团第五次来到北汽福田,和福田高层磋商双方建立合资公司———北京福田康明斯的事宜。因为这已经是康明斯第4次大规模在华进行发动机合资生产的谈判,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剩下的只是细节问题,但是他却并不希望在这上面浪费过多时间。
作为首席谈判代表的王洪杰,拥有二十多年特大型国有企业生产、技术和高层管理经验,服务于康明斯长达14年。他已经对这种谈判驾轻就熟,所以并不担心谈判的结果,而更在意的是谈判速度。因为就在从公司出发前,他又一次留意了潍柴的销售数据。面对这个迅速崛起的本土对手,王洪杰期待凭借康明斯丰富的产品线和国际化经验,在重型发动机以外的市场寻求翻盘的机会。
为了加快谈判速度,同时也为了显示对这家仅用10年就迅速崛起的中国商用车领袖企业的敬意和重视,王洪杰不仅带领谈判团队多次和福田高层把酒言欢、几度“微醉”,还特命公司美国总部的行政专机飞行队随时待命,以迎接福田高层随时可能赴美的访问考察。“相互吸引,双方的结合就会水到渠成。”
对于福田和康明斯的成功合作,王洪杰这样解释,“康明斯要进入中国方兴未艾的轻型柴油车市场,需要和中国轻型商用车的NO.1合作,而福田需要发动机技术升级换代,更需要国际化,双方需求很对口,所以几乎一谈即合。”
确实,北京福田康明斯的成立,对参与合资的双方而言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对福田而言,康明斯的技术和产品支持无疑为福田发动机技术升级换代及牢固树立“轻型商用车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对康明斯而言,在中重型商用车发动机市场之外,又再次在中国获得轻型发动机的先发优势,同时借助与福田的合作漂亮地完成了一次全球战略转型。
但是,福田康明斯能否成为康明斯扭转中国市场的转机?记者从福田高层得到证实,福田方面在新合资公司的人员架构还没有最终落实,合资工厂也还在紧张筹建之中。但是,此时康明斯的对手们似乎已经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转型显然,康明斯眼中最大的威胁并不是那些在中国根基尚浅的国外同行,真正对康明斯造成足够威胁的,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本土发动机企业,潍柴和玉柴就是其中最为危险的对手。
谈起潍柴和玉柴,康明斯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对于已经在中国扎根33年之久的康明斯来说,这两个对手在几年前还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却在康明斯的注视下一步步成长起来并超过了康明斯———玉柴,1999年的时候接近破产,在纽约变成垃圾股,每股仅一点几美元,现在,轻型柴油机、欧Ⅳ柴油机等产品系列搞得十分完整。潍柴,1999年时没有人会想到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本土柴油机企业着实给康明斯好好上了一课,现在,康明斯又将玉柴和潍柴看做其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潍柴和玉柴2007年终销售额合计达到580亿元(其中包含部分柴油机以外的业务额),而康明斯中国的业务额只是这个数字的21%。中国市场给康明斯很好地上了一课!大意不得啊!不能轻视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无论康明斯一开始比中国本土柴油机企业强多少,他们的发展势头都像顶在康明斯脑门上的一杆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首页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