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进入了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3月22日下午,在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做出了这样的判定。
他认为,过去我国石化工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比如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专用材料大量依赖进口;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以及废物排放量较高等。而新阶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高端化、精细化;企业组织结构规模化、集约化;装置大型化、工艺路线高技术化;市场国际化和安全、环保、节能、低碳等高标准的发展趋势。
高端装备仍是瓶颈
赵俊贵认为,实现产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要突破口就是要开发先进技术装备。
因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引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支撑,企业的节能降耗需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来保障。
赵俊贵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能否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中实现由大变强,关键之一就在于与之配套发展的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振兴。因此,我们必须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性产业,重点扶持,大力发展。”
众所周知,石油和化学工业中除石油和化学矿开采业务外,主要是通过在化工容器中高温高压以及闪蒸、分馏等连续工序对物料进行化合、划分来生产所需要的化学品,装置的技术水平,对生产高质量的化工产品,对有效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全行业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率更低。行业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大都依靠进口,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相关配套产品也大多依靠国外供给,这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之一。
赵俊贵介绍,当前行业装备企业总体小而散,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水平、通用化的产品多,高附加值、高技术、优质、个性化的产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更少,大部分企业不能为用户提供系统化的成套服务,还不适应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
“装备制造业不振兴,高端制造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石油和化工制造业规模再大也很难进入强国的行列。”
依托项目提升装备水平
赵俊贵认为,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行业砥砺奋进、经受考验的一年。经过努力,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他强调,目前行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促转变”成为2010年行业经济工作的主线。
赵俊贵介绍,2009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初,工信部等四部委又联合发布了《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也发布了《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学工业支撑技术指导意见》。
在一系列支撑行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出台或将要出台的背景下,协会和行业企业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全面提高国产化技术水平。以落实《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目标为重点,以重大化工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精对笨二甲酸(PTA)、大型化肥、大型煤化工等成套设备为重点,抓紧研制大型裂解炉、大型粉煤气化炉、大型容积式压缩机、关键泵阀、反应热交换器、大型挤压造粒机、大型空分设备、低温泵等关键大型装备和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新型换热器、新型过滤机等关键单元设备。突出重点,尽快提升行业装备的核心技术水平。
二是要坚决淘汰能耗高、效率低等落后的设备和装置。认真贯彻《高效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的规定精神,尽快淘汰那些效率低、消耗高、设计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差的落后设备,加快替代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三是要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有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创新制造比例。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件、加工辅助工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件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基础。
四是推动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制和机制。比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提高研究开发费用,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同时鼓励大型石油和化工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积极对化工装备企业进行重组,打造资本集团化、技术集成化、管理一体化、市场国际化的特大型石化及其装备制造业一体化企业,全面提高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